close

這是其中一篇少數迄今仍引用於日常生活的寓言故事。



很久以前,有一隻飢餓的狐狸發現了一串晶瑩的葡萄掛在藤架上。

狐狸很想把眼前的美食吃掉。

可是藤架太高,牠無法摘取,只好失望地離開。

過了幾天,牠回來看看葡萄,發現那串葡萄被採摘了。

牠生氣地說:「那串葡萄想必是酸的!幸好我沒有吃呢!」

後來世人把「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」比喻為一種「無法得到的事物會以壞方向的思維模式」。

乍看是世人以這樣子理解故事。

人魚重新發現的是——

我對狐狸的瞭解

如果狐狸真的很想吃掉那串葡萄的話,牠會怎樣做?
 
1. 想一些辦法來解決(儘管可能無法採摘)
 
2. 「什麼方法都不做」(如:守棵待兔)

當牠努力後仍無法獲得葡萄時,牠心裡想:

「我這麼努力都得不到,那我來幹麼?」

失敗和挫折的傷感讓人停步,無法向前。

「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」是執着的意念,不是葡萄本身好吃與否的本質。

那是得到葡萄的佔有欲望。

不管是甜的、或是酸的——

我要把我喜歡的事物佔有;

無分好壞、只是簡單的佔有本能而已。

假如無法證實葡萄好吃程度的狐狸,能夠瞭解這一點的話:

不管牠再努力、認真地想辦法——

也許這輩子都無法摘取眼前的葡萄,

但仍然屢地探求採摘葡萄的方法,

就不會讓機會白白地溜走。

凡事盡力,事後無怨無悔。

慾念放下。
 
經過失敗的洗禮後,重新振作的狐狸或許能找到其他好吃的葡萄

「我留下的那串葡萄能讓飢腸轆轆的動物生存,真的太好了!」

<<完>>

後話:

話說,某天的人魚(作者)思考王子(某位男生)無法相識的種種原因時,想起了這則故事。
 
我頓時發現:

我真的很像那隻狐狸。

王子彷如那串葡萄。

那一刻讓我明白有些執意蒙蔽了自己內心的真正聲音,無法開拓青出於藍的天空。

所以才有了這個故事的醒悟吧。

凡事未必盡如人意;

只有盡力去做,才會無憾。

意放下了。

一切能以好方向向前走。

arrow
arrow

    Cloudie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